一、梁宗岱盈珑操盘
梁宗岱(1903年-1983年),男,广东新会人,出生于广西百色,启蒙在百色小学,小时候接触古典文学名著《水浒》《三国演义》等,其父业余常在灯下授课以“ 四书” “ 五经”及唐宋八大家文,故他早年文思畅通,立志献身于文学,少年时期先后在《越华报》 《群报》等报刊上发表诗作,16岁便被誉为“南国诗人”。
梁宗岱
梁宗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集诗人、理论家、批评家、翻译家于一身的罕见人才,可谓名满文坛,代表作有《梁宗岱选集》,诗集《晚祷》,词集《芦笛风》,论文集《诗与真》等,另外他翻译的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》,被余光中誉为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最佳翻译”。
展开剩余97%二、苏长仙
苏长仙,男,笔名奋飞,壮族,1936年生于广西武鸣,1960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,曾任百色地区师专等校教师,1960-1983年间在百色工作生活23年,自称"百色是我的第二故乡",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,在《右江日报》副刊持续发表作品逾20年,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。
苏长仙著有长篇小说《耀武传奇》《龙州义盗》,散文集《山水·风物·人情》《伊岭岩·灵水》,散文诗集《云絮风花》,新诗集《新月》,文集《苏长仙诗文选》等,作品《卜万斤》获1985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优秀散文奖、广西铜鼓奖荣誉奖,《山水·风物·人情》获首届壮族文学奖。
三、杨军
杨军,男,原名杨学军,汉族,广西玉林人,1965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,毕业后历任百色市西林县文化局局长、百色地区文联主席、《右江文艺》主编、副编审,以及广西作协第三、四、六届主席团成员、理事,广西文联第三、四、六届委员,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,1993年加入中国作协。
杨军著有长篇小说《南国冬雷》《边山谣》、中篇小说《槟榔盒》《红尘情怨》、短篇小说集《多情的月亮》,散文集《边山情韵》、诗歌集《流蜜的右江》等,与梁学合著的《槟榔盒》获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、广西首届文艺创作铜鼓奖,长篇小说《南国冬雷》获1988年壮族文学奖。
四、韦革新
韦革新,男,彝族,1933年生于百色隆林县德峨乡,1957年毕业于桂西民族师范学校,曾长期担任农村教师,历任百色地区文联、隆林县文化科及文化馆干部,后升任隆林县文联主席、百色地区文协主席,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,发表诗歌、散文、小说200余篇(首),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。
韦革新著有诗集《缅尾集》,收录了他1957-1985年间创作的诗歌,他的代表作有《嘎达水库》《石磨歌》《金麦黄熟了》《镜里的春天》《火的民族》《教室的灯光》等,其中,抒情诗《嘎达水库》获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,《教室的灯光》被选入广西地方教材。
五、岑隆业
岑隆业,男,壮族,出生于百色西林县那劳乡,其文学成就显赫,曾两次获得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最高奖骏马奖,还曾两次获得广西文艺界最高奖铜鼓奖,以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花山奖等诸多文学大奖,是当代文坛桂军的重要代表之一,也是当代壮族著名小说家。
岑隆业著有中短篇小说《女儿渡》《山缘》《洼树棺》《蚁堆坟》等数十篇,并出版中短篇小说集《日出处,月落处》《当代广西作家丛书·岑隆业卷》,凭借短篇小说集《日出处,月落处》荣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,与韦一凡合著的报告文学《百色大地宣言》再获第七届骏马奖。
六、黄佩华
黄佩华,男,笔名老原,壮族,百色西林县人,1985年毕业于广西民族学院,现为广西民族大学驻校作家、中国作协会员,原广西作协副主席,1982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,文学创作一级,著作等身而且成就斐然,也是双骏马奖、双铜鼓奖的获得者,成为文坛新桂军的主将。
黄佩华
黄佩华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《南方女族》《远风俗》,长篇传记《瓦氏夫人》、长篇小说《生生长流》《公务员》《杀牛坪》,民族文化丛书《美丽壮锦》《彝风异俗》,还是电视剧《美人窝》《公务员》的编剧,曾获第四、第七届骏马奖,第四、第五届广西铜鼓奖,第二、第四、第五届壮族文学奖等。
七、陶丽群
陶丽群,女,壮族,1979年出生于百色田阳区,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高研班学员,是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,现任广西作协副主席、百色市文联兼职副主席,其文学创作以中短篇小说见长,作品曾连续四次获《广西文学》年度优秀作品奖、两次获《民族文学》年度作品奖,两度入选《北京文学·中篇小说月报》优秀作品。
陶丽群
陶丽群的作品聚焦民族题材与乡土文化,代表作《母亲的岛》获第11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,短篇小说《黑森林》荣获第20届百花文学奖,2024年凭借中篇小说《净脸》上榜第二届芙蓉文学双年榜,凭借中短篇小说集《万物慈悲》获第四届《长江文艺》双年奖。
八、杨映川
杨映川,女,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,百色凌云县人,1997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,毕业分配到《广西日报》做了八年编辑,后成为广西第三届、第六届签约作家,1999年开始小说创作,在《花城》《人民文学》《钟山》《小说选刊》等主流刊物都发表过小说,2005年加入中国作协。
杨映川
杨映川著有长篇小说《魔术师》《淑女学堂》等,中篇小说《我记仇》《狩猎季》等,短篇小说《爱情侏罗纪》《做只鸟吧》等,并出版有小说集《女的江湖》《不能掉头》等,其中小说《不能掉头》获2004年度人民文学奖,小说《马拉松》获第17届百花文学奖,还曾获第五、第七、第十届广西铜鼓奖。
九、潘小楼
潘小楼,女,百色平果市人,80后创作者,曾进修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和鲁迅文学院第21届作家高研班,其创作涵盖小说、散文及影视剧本领域,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集《秘密渡口》《女孩们在那年夏天干了什么》等,多部作品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等省级荣誉。
潘小楼2007年出版散文集《此去经年》后,接着发表《端午》《秘密渡口》《罂粟园》《小满》《魁山》《青柠》《女孩们在那年夏天干了什么》等多部中篇小说,曾获第五届广西花山奖、第八届广西铜鼓奖,2021年凭借散文《她的乡》获《广西文学》年度优秀作品奖,一跃成为"百色女作家群"核心成员之一。
十、罗南
罗南,女,壮族,百色凌云县人,现为中国作协会员,供职于《广西文学》编辑部,在《花城》《作家》《民族文学》等核心文学期刊发表散文、小说,出版有散文集《穿过圩场》、长篇纪实散文《后龙村扶贫记》等,曾获《广西文学》年度优秀奖、广西铜鼓奖、方志敏文学奖、三毛散文奖,也是百色女作家群代表之一。
罗南是土生土长的凌云人,她的作品大多是反映家乡的历史故事和现实变迁,是一种宽大、温暖并带有希望的写作,以凌云县山逻街壮族古镇为写作背景的散文集《穿过圩场》2017年获得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,根据她6年扎根凌云县后龙村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写成的《后龙村扶贫记》,在2023年荣获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。
现代以来,河池地区的文学成就独树一帜,几乎占广西文坛的“半壁江山”,并形成了享誉全国的“河池作家群”,包括老一辈作家包玉堂、蓝怀昌、潘琦、常剑钧,以及当下主力阵容东西、鬼子、凡一平、红日等。下面我们来看看“河池作家群”17位代表人物的完整名单吧,其中你知道几个呢?
作家东西
一、第一批“河池作家群”代表人物
1、周钢鸣(1909-1981年),男,河池罗城县人,仫佬族作家、文艺评论家,河池作家群的先驱和奠基者,其作词的《救亡进行曲》成为电影《青春之歌》插曲并广为传唱,影响力延续至建国后。
2、曾敏之(1918-2015年),男,河池罗城县人,20世纪30年代末走上文坛,后成为海内外著名作家,诗人、报人,著有《观海录》《听涛集》《望云海》《文苑春秋》等,其中《观海录》获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。
3、包玉堂(1934-2020年),男,河池罗城县人,仫佬族第一位书面文学作家、广西作协原副主席,著有组诗《虹》《春色满壮乡》《红水河畔三月三》等,三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,也是著名剧本《刘三姐》执笔者之一。
包玉堂
二、第二批“河池作家群”代表人物
1、潘琦,男,1944年生,河池罗城县人,仫佬族,曾任广西文联主席、广西作协名誉主席,著有散文集《山泉淙淙》《琴心集》《撷英集》等,其中《琴心集》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奖。
2、蓝怀昌 (1945-2021年),男,瑶族,河池都安县人,1968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学院中文系,原广西文联主席、作协副主席,其作品《波努河》是瑶族文学史上第一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。
蓝怀昌
3、蓝汉东,男,1946年生于河池都安县,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,后成为广西文学院专业作家,曾连任两届河池地区文联主席,文学创作一级,著有长篇小说《穿云山》,中短篇小说集《风流桥轶事》等。
三、第三批“河池作家群”代表人物
1、聂震宁,男,1951年生于南京,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,曾任河池宜山县(今宜州区)文化局干部,他的成名作 《绣球里有一颗槟榔》展现了河池地区的风土人情,因此成为河池作家群代表之一。
2、杨克,男,1957年生,河池南丹县人,《作品》杂志社长、总编辑,第四届中国诗歌学会会长,是我国“第三代实力派诗人”,著有诗集《太阳鸟》《陌生的十字路口》《笨拙的手指》等。
3、常剑钧,男,1955年生,仫佬族,河池罗城县人,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,现任广西剧协主席,是广西戏剧界的领军人物之一,代表作有《歌王》《瓦氏夫人》《漓江燕》等,曾获曹禺戏剧文学奖。
常剑钧
四、第四批“河池作家群”代表人物
1、东西,男,本名田代琳,1966年生,河池天峨县人,其中篇小说《没有语言的生活》获首届鲁迅文学奖,长篇小说《回响》获第11届茅盾文学奖,是河池作家群的核心成员,也是文学桂军的领军人物。
2、鬼子,男,本名廖润柏,1958年生,河池罗城县人,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,与东西、李冯并称广西文坛三剑客,著有中篇小说“瓦城三部曲”,其中《被雨淋湿的河》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、第七届骏马奖。
作家鬼子
3、凡一平,男,壮族,1964年出生于河池都安县,先后毕业于河池师专、复旦大学中文系,现任广西文联副主席,2024年凭借小说《上岭恋人》获第十三届骏马奖,小说《非常审问》曾获《小说选刊》双年奖。
4、红日,男,本名潘红日,瑶族,1963年生,河池都安县人,现任广西作协副主席,其长篇小说《驻村笔记》获第十二届骏马奖,短篇小说《码头》获2019《民族文学》年度奖,代表作还有长篇报告文学《美丽山花》。
5、李约热,男,本名吴小刚,壮族,1967年生,河池都安县人,是广西近年闯入文坛的一匹黑马,特别是在乡土小说领域上成绩斐然,作品《青牛》获《小说选刊》全国优秀小说奖,小说《人间消息》获第12届骏马奖。
李约热
6、莫景春,男,毛南族,1969年生于河池环江县,现任广西作协副主席,其文学创作以散文见长,代表作《被风吹过的村庄》于2020年获得第12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。
7、包晓泉,男,1963年生,河池罗城县人,包玉堂之子,198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,著有散文集《青色风铃》《山水沉香》等,散文《梦眼归魂》、散文集《青色风铃》分别获第三届、第六届骏马奖。
8、田湘,男,1962年生于河池金城江区,曾就读于河池师专中文系,后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第23届高研班,曾任广西作协副主席,长期从事诗歌创作,著有诗集《雪人》《练习册》《谁在敲门》等,有"沉香诗人"之称。
南宁有名气的十大作家,首先是著名的现代壮族诗人、作家韦其麟,他的《百鸟衣》《凤凰歌》是广西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。其次是“小诸葛”白崇禧最有名气的儿子白先勇,他的小说《台北人》《孽子》《纽约客》都很有名。还有文坛“广西三剑客”之一李冯,以及“邕州才子”代表王云高、钟日胜,“绿城玫瑰”女作家代表丘晓兰、辛夷坞等。下面我们来看看完整名单吧,其中你知道几个呢?
一、韦其麟盈珑操盘
韦其麟,男,壮族,1935年生,南宁横县校椅镇文村人,195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,曾任南宁师范专科学校教师、副教授、教授,广西文联主席、广西作协名誉主席,中国作协第五、第六届副主席等,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,著有《玫瑰花的故事》《百鸟衣》《凤凰歌》《寻找太阳母亲》《童心集》等。
韦其麟是广西著名的现代壮族诗人、作家,以自己的作品构筑起广西当代文学的基石。1955年发表的壮族民间传说长诗《百鸟衣》是他的代表作,这部作品曾获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、全国五个一工程奖,另外,《凤凰歌》《寻找太阳的母亲》《童心集》都获得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优秀作品奖。
二、白先勇
白先勇,男,1937年生于广西南宁 ,籍贯广西桂林,华裔作家、评论家、戏剧家、昆曲制作人,他是白崇禧的第八个儿子,最不受重视,却成为名气最大的一个,1968年他的小说集《台北人》悄然问世,迅速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广泛关注,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,曾位列中文小说百强第七位。
白先勇主要作品有小说集《台北人》《寂寞的十七岁》《纽约客》等,还有长篇小说《孽子》、散文集《蓦然回首》《树犹如此》等,以及舞台剧《游园惊梦》、昆区作品《牡丹亭》《玉簪记》《白罗衫》等,曾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、第五届郁达夫短篇小说奖。
三、王云高
王云高(1937年-2020年),男,曾长期担任南宁市文联副主席等职务,致力于壮文化传承与文学人才培养,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学代表作家,1956年开始文学创作,共发表约700万字作品,出版27部专著,其与李栋合著的短篇小说《彩云归》在1979年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短篇小说奖,并被翻译成五种外文,改编为多部影视戏剧。
王云高
王云高的创作涵盖小说、散文、戏剧、影视剧本等多种体裁,除了28部专著,还创作了电视剧本5部、电影剧本1部、舞台剧11部,其中《彩云归》是改开初期重要文学作品,曾被《人民文学》转载并引发广泛关注,后续作品《明星恨》《晨光,拉开了帷幕》分获全国通俗文学二等奖、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奖。
四、陆坚
陆坚,男,曾在南宁市文联工作,担任文艺科长、文联副主席等职务,从事文学艺术创作30多年,是广西第二、三、四届签约词作家,南宁市第四届签约作家,至今发表诗歌380多首,创作歌曲歌词作品500多首,现任广西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、南宁市音乐家协会主席。
陆坚的歌词代表作有《感恩》《刘三姐的故乡》《绿水青山都是歌》《世界是一家》等,曾获全国“五个一工程奖”、广西“五个一工程奖”、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、南宁市“五象工程文艺奖”等,其中《刘三姐的故乡》由宋祖英演唱,其优美大气、意境深远的歌词彰显了广西的风情,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。
五、李冯
李冯,男,原名李劲松,1968年出生于南宁市,1992年获得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,之后在广西大学任教,学生时期发表第一篇小说《投向分裂的怀抱》,此后又在《花城》《人民文学》等主流刊物发表小说《多米诺女孩》《十六世纪的卖油郎》《孔子》《碎爸爸》等,与东西、鬼子并称文坛的“广西三剑客”。
李冯
2002年起,李冯开启编剧生涯,凭借武侠电影《英雄》入围第22届金像奖最佳编剧奖,此后连续担任电影《十面埋伏》《霍元甲》的编剧,一度被誉为张艺谋“御用”编剧。2010年起,李冯又开始涉猎导演职业,执导了电影《不败雄心》《雪妖2》《牧野诡事之寻龙》等,在影视和文学两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。
六、丘晓兰
丘晓兰,女,1972年生,祖籍广东梅县,现任南宁市作协、广西作协副主席,南宁文学院院长、《红豆》杂志社主编等,是南宁市签约作家,南宁“绿城玫瑰”女作家群负责人,长期致力于文学创作与地方文化推广,曾获南宁市优秀作家、绿城文化名人、南宁市德艺双馨文艺家等称号。
丘晓兰曾发表诗歌、散文、小说、评论等作品百余万字,出版了散文集《完美的一天》《幸福是一种简单》《乡韵土风》,长篇纪实文学《虹起邕江》等,她深受庄子思想影响,认为文学创作应追求自由与真善美,主张“文化连接过去、现在与未来”。
七、辛夷坞
辛夷坞,原名蒋春玲,1981年生于广西桂林,2004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,毕业后进入南宁电力企业从事文秘工作,2013年加入南宁市作协,成为南宁“绿城玫瑰”女作家群核心成员之一,2006年因为关注的网络小说停更,便萌生了自己写作的想法,2007年凭借现代言情小说《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》获得广泛关注。
辛夷坞
辛夷坞如今是知名网络作家,其作品以现代言情小说为主,擅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都市青年的情感纠葛与成长历程,代表作还有《原来你还在这里》《我们》《应许之日》《山月不知心底事》等,凭借《应许之日》获得首届网络文学双年奖优秀奖,目前已经有多部作品改编为影视播出。
八、王勇英
王勇英,女,1977年生,广西博白县东平镇人,现任南宁市作协、广西作协副主席,曾是少儿杂志的编辑,2004年在《红豆》杂志社任编务,2005年辞职做自由撰稿人,如今也是南宁“绿城玫瑰”女作家群核心成员之一、南宁乃至广西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。
王勇英著有长篇小说《弄泥小时候》《巴澎的城》《火纸》《水边的孩子》《青碟》《巫师的传人》等,其中《弄泥小时候》获第25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,《弄泥的童年风景》和《巫师的传人》分别获2012、2015年度全国冰心图书奖、广西第六届铜鼓奖等,2025年7月获得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。
九、钟日胜
钟日胜,男,曾任南宁市文联、南宁市作协副主席,2023年2月当选广西作协副主席,同时也是南宁“邕州才子”作家群的重要成员,曾长期从事文学创作,其纪实文学《非洲小城的中国医生》荣获2024年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,并被翻译为英文出版。
钟日胜
钟日胜的文学创作以纪实作品为主,代表作《非洲小城的中国医生》记录了他在非洲科摩罗群岛的援外经历,是我国首部反映中国援非医疗队事迹的纪实作品。此外,他的长篇小说《卢旺达往事》也广受关注,并在2025年发表了散文作品《我在非洲火山群岛当医生》。
十、荣斌
荣斌,男,1970年生,广西来宾市凤凰镇人,现居绿城南宁,担任南宁西乡塘区文联副主席、西乡塘区作协主席,是南宁“邕州才子”作家群的成员之一,他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涉足文学创作,曾从事过教师、商人、新闻记者等职业,尽管角色转换,但多年来笔耕不辍,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。
荣斌先后出版了个人专集《紫色尘缘》《面对枪口》《卸下伪装》《荣斌先锋诗选》等,并著有长篇小说《城市面具》等其他文体的文学作品,曾获《山东文学》年度诗歌奖、《诗歌月刊》年度诗人奖、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“花山奖”等奖项。
丽江小有名气的十大作家,首先是明代杰出的诗人木公、木增,他们是纳西族文学的奠基者。其次是丽江“三怪杰”之一、被誉为当代“巴尔扎克”的王丕震。还有当代女性先锋作家代表海男、70后云南代表性小说家和晓梅,以及“小凉山诗人群”的代表人物鲁若迪基、阿卓务林等。下面我们来看看丽江这十位知名作家的完整名单吧,其中你知道几个?
一、木公
木公(1495-1553年),男,字恕卿,号雪山,历经明朝弘治、正德、嘉靖三个时期的纳西族诗人,木氏十四世、丽江第八代吐司,他熟读四书五经,饱学楚辞、汉乐府、唐诗、宋词,长于吟咏,并忠君爱国、急公好义,名冠西南诸土司之首,是纳西族文学的伟大奠基者之一。
木公
木公著有《雪山始音》《隐园春兴》《庚子稿》《万松吟卷》《玉湖游录》《仙楼琼华》6部诗集1000余首诗词,分别收入《列朝诗选》《古今图书集成》《四库全书》《云南丛书》,著名文士张志淳、杨慎、张含、李元阳等为其诗集作序或评点,杨慎还为之编辑了《雪山诗选》,可见木公在当时和后世的地位及影响。
二、木增
木增(1587-1646年),男,字长卿,号华岳,纳西族,云南丽江人,明代杰出的诗人、散文家、藏书家、书法家,自幼聪颖,学习勤奋,博览群书,熟读经史,并力倡引进、学习汉文化,因其诸多业绩,开创了木氏土司中最为强盛的时期,被尊称为丽江王、木天王。
木增著有《云薖集》《啸月函》《山中逸集》《芝山集》《空翠居录》《光碧楼选集》《云薖淡墨》等7部诗文集,收入《四库全书·子部杂家》《云南丛书》等,其诗多一题复咏,从不同角度,运用不同韵律和诗体表达不同的立意。
三、王丕震
王丕震(1922-2003年),男,出生于丽江古城一个纳西族书香之家,自幼受当教师的祖辈影响,打下深厚的国学基础,1951年考入四川大学,毕业后到云南玉溪农校任教,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,此后18年时间里共创作出版142部作品共3000多万字,是古今中外以文学形式描写历史名人最多的作家,被誉为当代“巴尔扎克”。
王丕震
1984年,王丕震无意中听到有人在议论武则天时,对这位一代女杰多有讥贬,王老觉得不平,便开始创作为她正名,1985年发表他的第一部历史小说《则天女皇》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,从唐尧、虞舜到近现代秋瑾、蔡锷等,写了百余位重大历史人物,成为丽江的一张文化名片,与宣科、和士秀一起被誉为丽江“三怪杰”。
四、和尚庚(沙蠡)
和尚庚(1953-2008年),男,笔名沙蠡,纳西族,丽江白沙镇三元村人,199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函大中文系,曾任丽江市文联主席、《玉龙山》杂志主编、市作协主席等,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,1995年加入中国作协,著有长中短篇小说、散文、诗歌、评论、纪实文学等41部,约3000万字。
丽江古城的文化底蕴,为沙蠡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,使他的文字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深厚的人文内涵,其作品《大地震》获全国骏马奖,《阿一旦》获云南省文艺奖,《玉龙枪声》获云南省首届军事文学作品集奖,《散文三章》获全国民族文学征文佳作奖,《纳西人的历史》获全国华夏新诗大赛奖。
五、成如明(木祥)
成如明(1956-2025年),男,笔名木祥,彝族,原丽江市作协副主席,主要作品有《丽江马帮》《束河啊束河》《女土司和她的后人们》《青春棚》《假如上帝还我一双手》《红灯记外传》《在云南和西藏的边缘》等,曾获“大家”文学奖、云南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等。
木祥是一位思想敏锐的作家,他的小说把滇西北农村作为关注与表达的地理背景,构成了具体叙述风格的小说样式,得到了业内同行的高度认可。而他的散文,更深入在把目光投向滇西北这一块神奇而肥沃的人文土地,寻找对母土的文学辩认与理解,同样也取得了不扉的成绩。
六、海男
海男,女,原名苏丽华,1962年出生于丽江永胜县,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毕业,19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,在诗歌、散文、小说领域多有建树,已出版作品30多部、计500万字,2014年凭借诗歌集《忧伤的黑麋鹿》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,2020年荣获中国十大女诗人奖,是当代女性先锋作家代表之一。
海男
海男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,主要作品有诗歌集《虚构的玫瑰》《是什么在背后》《在辽阔的时间中熔化》,散文集《空中花园》《我的秘密之花》《我的魔法之旅》,长篇小说《花纹》《婚床》《夜生活》《老逃犯》等,曾获扬子江诗歌奖、中国长诗奖、杨升庵文学奖、欧阳山文学奖等。
七、鲁若迪基
鲁若迪基,男,原名曹文彬,1967年生,普米族,丽江宁蒗县翠玉乡人,曾任丽江市文联主席,现任中国作协全委委员、云南省作协副主席,曾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“骏马奖”、两次荣获边疆文学奖,以及《人民文学》优秀作品奖、《民族文学》年度奖等,是“小凉山诗人群”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鲁若迪基
鲁若迪基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,著有诗集《我曾属于原始的苍茫》《没有比泪水更干净的水》《鲁若迪基抒情诗选》《母语唤醒的词》《小凉山歌谣》,散文集《永远的雪》等,他曾说“我的终极目的就是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“守护者”,用自己的诗歌留住在崇山峻岭中鲜活存在着的普米族文化。”
八、和晓梅
和晓梅,女,70后云南代表性小说家,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,曾在丽江市一中担任语文教学工作,并供职于丽江市文联、任丽江市作协主席,担任《丽江》杂志编辑工作,现任云南省作协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,长期以来致力于民族和女性题材的书写,以深邃,意味隽永的文本著称。
和晓梅
和晓梅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《女人是蜜》《呼喊到达的距离》,长篇小说《宾玛拉焚烧的心》,长篇儿童文学《东巴妹妹吉佩儿》等,其中《呼喊到达的距离》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“骏马奖”,还三次荣获边疆文学奖,以及《人民文学》2012年度中篇小说奖、冰心儿童图书奖等。
九、陈洪金盈珑操盘
陈洪金,男,1972年生于丽江永胜县,历任永胜县仁和镇新田中学教师、永胜县文联副主席、《永胜文艺》杂志副主编等,2008年起lm.bag9x.cn/8JC9U在丽江市社科联工作,现任丽江市文联副主席,1993年开始发表作品,2009年加入中国作协,擅长散文创作,为新世纪以来“新散文”创作代表作家。
陈洪金著有散文集《灵魂的地址》《雨中书香》《母土》《乡村:忧伤的河流与屋檐》《丽江笔记》《河流淌过秋天的黄昏》,诗集《岩石上的月亮》、评论集《纸上的凝思与诉说》等,曾获云南省作协“百家”散文奖、滇池文学奖、滇西文学奖,以及丽江市第一、二届文艺创作奖等。
十、阿卓务林
阿卓务林,男,1976年生,彝族,丽江宁蒗县人,曾任宁蒗县水利水电局技术员、宁蒗县宣教室主任、丽江市彝学会副秘书长、宁蒗县文联主席等,是继吉狄马加之后,在凉山彝族地区上升起的又一颗令人瞩目的诗歌明星,从2005年以来,他的作品经常出现在《诗刊》等有影响力的文学报刊上,引起诗坛的注目。
阿卓务林1998年开始发表作品,著有组诗《云南的天空》《布谷鸟》《天堂的粮票》《彩云之南》《在凉山》《泪水润湿的歌谣》等,以及诗集《耳朵里的天堂》,作品曾获丽江市文学艺术创作一等奖、云南日报文学奖、边疆文学奖等,也是小凉山这块诗性土地上的杰出歌者。
土生土长于大理的本土作家,首先是明代文学家、“滇中理学巨儒”李元阳,其次是来自邓川县、自学成才的文史名家徐嘉瑞,还有来自喜洲的著名白族诗人晓雪、来自云龙县的国家一级作家、云南文学代表性人物张长等。下面我们来看看大理十大本土作家的完整名单吧,其中你知道几个呢?
一、李元阳
李元阳(1497-1580年),男,白族,云南大理人,明代文学家、理学家,嘉靖五年进士,历任翰林院庶吉士、监察御史、荆州知府等职,嘉靖二十年辞官返乡后,隐居大理四十载,致力于文学创作,与杨慎等交游唱和,晚年潜心著述、编纂方志,有“滇中理学巨儒”之称。
李元阳
李元阳著有诗文《艳雪台诗》《中溪漫稿》等,其山水诗文以描绘苍山洱海著称,游记融情于景,被誉“白族第一文人”。其理学著作《心性图说》提出“性为天地大本”等观点,还主持编纂嘉靖《大理府志》、万历《云南通志》,首创赋役、兵食等志目,保存了大量云南经济史料。
二、徐嘉瑞
徐嘉瑞(1895-1977年),男,出生于大理邓川县,1913年其父去世,为挑家庭重担而辍学,后来刻苦自学文史和日语英语,立志“以群书为吾师,凭自学而成才”,1923年起在昆明各中学任教,1929年加入中国文学研究会,建国后任教于云南大学、武汉华中大学、昆明师范学院等,成为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。
徐嘉瑞在“五四”时期即开始文学写作和学术研究,他的学术专著《中古文学概论》由胡适作序,胡适在序中指出这部作品把“平民文学的叙述放在主要的地位上”,因而是“一部开先路的书”。此后还著有《大理古代文化史》和《云南农村戏曲史》等,这些学术著作对今日的云南和大理还有着深远的影响。
三、晓雪
晓雪,原名杨文翰,白族,1935年生,大理喜洲人,幼时家贫寄居在外祖父家,经常听外祖母讲述民间故事,中学时读到了鲁迅、郭沫若、蒋光慈、艾青的著作及许多文学名著,这些对他后来走上文学道路影响很大,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,后历任云南省文联副主席、云南省作协主席、中国作协理事等。
晓雪
晓雪是颇有名气的现当代白族诗人、文学评论家,已出版诗集《祖国的春天》《采花节》《晓雪诗选》《绿叶之歌》等,散文集《雪与雕梅》《无味之昧》《苍山洱海》,以及诗论集《生活的牧歌——论艾青的诗》《浅谈集》等,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,影响广泛。
四、张长
张长(1938-2022年),男,白族,大理云龙县人,1956年毕业于昆明医士学校,历任文化馆工作人员、云南省文化局创作室编辑、《大西南文学》编委等,后成为云南省作协专业作家,多年来创作了大量的诗歌、散文和小说,成为国家一级作家,也是云南文学代表性人物之一,在文坛享有盛誉。
张长
张长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,1979年加入中国作协,著有长篇小说《太阳树》,中短篇小说集《阴错阳差三部曲》《种子与八卦》《求签》《张长小说选》《情系大理·张长卷》等,其中小说《空谷兰》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,《太阳树》获第五届骏马奖,《希望的绿叶》《最后一棵菩提》均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。
五、李鉴尧
李鉴尧(1930-2007年),男,大理鹤庆县云鹤镇菜园村人,1947年高中毕业于丽江省立中学,先后任《云南人民日报》编辑、《边疆文艺》《云南文艺》主编、云南省文联副主席等,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和艺术家,其作品涉及电影、诗歌、戏曲、歌词等多个领域,深受读者和观众喜爱。
李鉴尧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,著有电影文学剧本《我们是一代人》《景颇姑娘》,诗集《太阳花》,长诗《松帕敏与嘎西娜》、史诗《梅葛》,京剧剧本《孔雀岭》(合作),歌词《马儿啊,你慢些走》《体育进行曲》等,歌词《马儿啊,你慢些走》三次获全国优秀奖,《李鉴尧抒情诗选》获云南省优秀作品一等奖。
六、瞿文早
瞿文早,男,笔名腊路巴,1941年生,彝族,云南大理人,1959年应征入伍,历任宣传文化干事、战地记者、文化处长等,长期从事lm.bag9x.cn/7ST1R报纸副刊和文艺丛书编辑工作,并担任云南省作协理事、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,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,作品涵盖小说、散文及报告文学,是云南第二代少数民族作家代表。
瞿文早
瞿文早著有长篇小说《呼唤太阳》《鸢尾花开》,中篇小说集《驿道上的最后一颗太阳》,短篇散文集《向往的花冢》,以及长篇报告文学《九九重阳》《山与海的交谈》等,其作品展现了云南本土文化特色,截至2023年,其作品累计获省级以上文学奖项十余次。
七、李智红
李智红,男,1963年生,彝族,大理永平县人,大专文化,当代知名彝族作家,是大理州文联常委、《大理文化》文艺月刊编辑、大理州作协驻会副主席、《读者》杂志签约作家,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,作品曾在《人民文学》《民族文学》《中华散文》《云南日报》等全国2000多家报刊发表。
李智红的主要作品有诗集《永远的温柔》,散文集《布衣滇西》《西双版纳的美》,随笔集《静夜煨茶》《舍与得的人生课》,散文诗集《云南高原的嗓门或手势》、杂文集《杂感微言》等,作品曾获《中国文化报》散文奖、《民族文学》优秀作品奖、云南省第五、第六、第七届文学奖。
八、杨义龙
杨义龙,男,笔名一苇,1971年生,云南大理人,1989-1999年在云南洱源任中小学教师,1999-2004年任报纸编辑、外宣办干部,2004年至今任大理文化杂志社编辑、副社长,大理州作协副主席,有100多万字小说、散文、诗歌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刊,曾结庐大理西洱河畔听风雨,以出世的精神,过入世的生活。
杨义龙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,2008年加入中国作协,著有长篇小说《遥远的部落》《喜鹊窝的秋天》《小河淌水》《云开雾散》《洱海祭》等,《喜鹊窝的秋天》曾获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学精品奖,文化散文《西山,与生命相依的古歌》在央视播出,电视散文《情醉西湖》获云南省文学奖。
九、北雁(王灿鑫)
北雁(原名王灿鑫),男,1982年生,白族,大理洱源县人,现任大理市作协主席,其创作以散文和小说为主,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与地域文化,2021年开始创作《洱海笔记》,历时一年完成环洱海徒步考察,形成20余万字的日记体作品,2024年凭借该作品获得十三届骏马奖。
北雁
北雁目前已出版小说集《花豹》等5部,以及长篇小说《赶在太阳落山以前》、中篇小说《骏马》,长篇散文《洱海笔记》等,小说《骏马》通过马与人的故事展现彝族文化元素,曾获第九届云南文学艺术奖,而《洱海笔记》系统呈现洱海地理生态与人文历史,被誉为“环洱海流域的百科全书”。
十、李达伟
李达伟,男,白族,1986年生于云南大理,早年曾在怒江潞江坝任教三年,这段经历为其散文集《大河》提供了创作素材,书中以怒江人文自然为背景,探讨人与自然及少数民族生存状态的关系。2023年,其长篇散文《苍山》出版,聚焦苍山村落、居民及自然景观,引发对生命与精神命运的思考。
李达伟的创作以散文为主,著有散文集《暗世界》《记忆宫殿》《大河》《苍山》《博物馆》等,凭借《大河》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、湄公河文学奖,凭借《苍山》获首届白马湖优秀散文奖,另有作品获三毛散文奖、云南文学奖等。
“文学之乡”评选开始于2011年,迄今已经公布了24个中国“文学之乡”,多为区、县级别,也包括几个地级市。其中江苏省最多,一共有5个中国“文学之乡”,其次是安徽省4个、四川省3个、浙江省2个,其他省份只有一个或者缺席。下面我们来看看这24个中国“文学之乡”到底是哪些地方吧,其中你那里有几个呢?
一、江苏省5个
1、苏州市吴中区
2018年5月被授予中国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当选理由:苏州吴中区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和核心区,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,文学家人数众多,文学活动频繁多样。
代表作家:从古至今,吴中区走出或曾经居住过陆龟蒙、叶圣陶、袁水拍等800多位文学家,金圣叹、田汉等一批文化名人也曾在吴中区活动和创作,当今的吴中区作家代表有范小青、叶弥、钦志新、葛芳等。
2、泰州兴化市
2020年11月20日被授予中国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当选理由:四大名著之三皆与兴化有关,当代兴化作家有3人4次获鲁迅文学奖,1人获茅盾文学奖,兴化作家成为“里下河文学”的中坚力量。
代表作家:茅奖作家毕飞宇,鲁奖作家朱辉、王干,文学评论家费振钟、姜广平,小说家顾保孜、梅国云等,诗人金倜、王干荣,散文家庞余亮、李明官等。
3、南通海安市
2021年10月30日被授予中国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代表作家:范仲淹、文天祥在这里留下千古绝唱,魏建功享“新华字典之父”美誉,夏坚勇、汪政、吴义勤、丁捷、徐循华、陈歆耕、何平等海安籍作家汇成当代文学的“海安现象”。
4、徐州市沛县
2022年11月28日被授予中国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当选理由:作为高祖故里、汉文化发源地,沛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文学创作领域人才荟萃,拥有中国作协会员17人,在全国县级层面遥遥领先。
代表作家:孔子问道于此,刘邦《大风歌》一叹千年,刘向所撰《别录》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,当代著名诗人程乐坤等。
5、扬州高邮市
2022年12月30日被授予中国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代表作家:“古有秦少游,今有汪曾祺”是对高邮文脉最凝练的概括,秦观是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,而汪曾祺通过作品《故乡的食物》《端午的鸭蛋》,让蒲包肉、咸鸭蛋等高邮美食“飘香”全国。
二、安徽省4个
6、宿州市
2018年8月被授予中国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当选理由:宿州古为老、庄出入论道之地,孔子、闵子游学轮迹之地;嵇康、刘伶在此饮酒高歌,王绩、皮日休在此吟诗畅游;还有白居lm.bag9x.cn/7N048易、苏东坡先后在此留下创作印记,赛珍珠的诺奖小说《大地》也和宿州有关。代表作家:宿州拥有省级作协会员300多人、中国作协会员15人,涌现出了孙友田、耿海涛、徐金星、董尧、高正文、张成功、许辉等作家。
7、六安市叶集区
2022年7月6日被授予中国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当选理由:叶集素有“文藻之乡”美誉,晚清至民国期间,曾出现“窦氏诗歌世家”和“叶集未名四杰”两大独特文化现象,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。
代表作家:与鲁迅先生一起创办未名社的“未名四杰”韦素园、台静农、李霁野、韦从芜,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贵祥等。
8、安庆桐城市
2022年12月20日被授予中国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当选理由:桐城享有“文都”盛誉,“桐城派”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最大、人数最多、覆盖最广的散文流派。
代表作家:清代“桐城三祖”方苞、刘大櫆、姚鼐,现当代有文艺评论家方孝岳、新月派诗人方令儒、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先发等。
9、淮南市寿县
2024年3月8日被授予中国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当选理由:寿县名人辈出、青史流芳,春申君黄歇、淮南王刘安、宋代“三吕”(吕夷简、吕公著、吕本中)、昆曲创始人之一张野塘等名流俊彦在寿县写下精彩的篇章。
代表作家:现代以来,金克木、张锲、王英琦等文学大家从寿县走向全国,陈斌先、王玉珏、刘鹏艳、陈振华、金妤等作家也有一定名气。
三、四川省3个
10、广元市苍溪县
2021年3月被授予中国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当选理由:苍溪是嘉陵江上的千年历史文化名县,杜甫、陆游、文同、杨慎、杨瞻等著名诗人为苍溪写下了1000余首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。
代表作家:一级作家马平,代表作有《草房山》《高腔》《五世同堂》《塞影记》《我的语文》等;诗人罗铖,代表作有诗集《黑夜与雪》《橘黄色的生日》等。
11、达州市渠县
2021年12月2日被授予中国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当选理由:渠县历史悠久、文化灿烂,以“汉阙之乡、黄花之乡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、诗歌之乡、中华诗词之乡”享誉全国,尤其是诗词歌赋源远流长,习诗、吟诗成为渠县独特的人文传统。
代表作家:宋代经学大师黎錞,当代著名诗人杨牧、政史理论家李学明、著名学者周啸天、乡土作家贺享雍等。
12、广元市
2022年6月15日被授予中国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当选理由:广元自古享有“川北锁钥”“入川咽喉”和“千里嘉陵第一城”等美誉,蜀道文化、三国文化、红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、川北民俗文化在这片土地交相辉映、熠熠生辉。
名人名作:从古至今,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、李商隐、柳宗元、陆游、杨慎、于右任、巴金、郭沫若等文人墨客,都在此留下了名篇佳作,比如李白的《蜀道难》,何开四的《广元赋》等。
四、浙江省2个
13、嘉兴桐乡市
2013年11月被授予中国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当选理由:桐乡市素以“文化之邦”著称,是现代文学巨匠茅盾、著名漫画家丰子恺、新闻界著名人士金仲华、篆刻书法家钱君陶等一批文人的故乡。
名人文化:茅盾故居、丰子恺缘缘堂、君陶艺术院更被誉为桐乡的三只“金凤凰”;设立“茅盾文学新人奖”和“茅盾文学院”,为作家赋能、对优秀作家进行奖励。
14、嘉兴市海盐县
2024年被授予中国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代表作家:从晋代“中国志怪小说鼻祖”干宝、唐代诗人顾况、宋代《澉水志》作者常棠,到近现代的文化巨擘张元济、“三毛之父”张乐平,再到当代“先锋文学”代表作家余华、入围“雨果奖”的科幻小说家宝树,海盐文学名家辈出,星光璀璨。
五、其他地区10个
15、宁夏固原市西吉县
2011年10月被授牌,全国第一个“文学之乡”
当选理由:多年来,西吉县十分重视文化和文学建设,1980年被文化部授予“全国文化先进县”,宁夏文联、作协积极扶持基层文学事lm.bag9x.cn/69H3R业,使西吉文学事业发展迅速,异常繁荣。
代表作家:郭文斌、了一容、牛学智、马金莲、李义、火会亮等一大批文学人才,在宁夏以及全国文坛产生了一定影响。
16、山东烟台栖霞市
2014年10月被授牌,全国第三个“文学之乡”
当选理由:千百年来,栖霞人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文化形式,栖霞剪纸、栖霞秧歌、栖霞大鼓等民间文化异彩纷呈。近年来,栖霞努力发展文学事业,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。
代表作家:“栖霞文学劲旅”代表人物有张炜、牟崇光、谭好哲、衣向东、邢可、牟迅、林红宾、范惠德、孙照明等。
17、云南省昭通市
2020年9月被授予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当选理由:昭通多元文化交融,是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,自汉武帝设立“朱提县”至今,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“朱提文化”,“望帝故里”“汉洗之乡”见证着昭通的历史与文明。
代表作家: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夏天敏、雷平阳,获得“骏马奖”的潘灵、吕翼、李骞、黄玲,以及获得其他全国性奖项的胡性能、刘广雄、傅泽刚等。
18、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
2020年8月被授予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当选理由:临潭曾是“唐蕃古道”“茶马互市”的重镇,也是陇右汉藏聚合、南联北往的门户,唐代诗人王昌龄曾在这里写下《从军行》《塞下曲》,哥舒翰在这里留下了《哥舒歌》。
代表作家:自1998年中国作协帮扶临潭以来,临潭不断喜结文学硕果,成就了敏奇才、花盛、丁颜、薛兴、连金娟、禄晓凤、张俊立等小有名气的作家。
19、河南省周口市
2023年6月8日被授予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当选理由:周口市历史悠久、人文荟萃,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,孕育出伏羲文化、姓氏文化、道家文化、农耕文化等丰厚文化资源,催生出许多彪炳史册的文学大家。
代表作家:古有出生于鹿邑县的老子、曾任扶沟知县的程颢,出身陈郡谢氏的谢灵运、谢道韫,现当代“周口作家群”代表人物刘庆邦、邵丽、陈廷一、朱秀海、马泰泉、墨白等。
20、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
2023年9月22日被授予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当选理由:馆陶历史文化底蕴厚重,近年来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,组织文学公益活动140多场,扶持《陶山》等文学刊物,推动群众性文学和校园文学活动开展,目前县级创作队伍达260余人。
代表人物:清代文学家、“常州词派”创始人之一张琦曾任馆陶知县,其家人皆善诗,成为诗坛佳话;现代知名诗人雁翼用独树一帜的创作,引起诗坛广泛关注。
21、湖南省益阳市
2024年4月23日被授予中国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代表人物:益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,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秀美的湖光山色,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名人俊杰。从唐代诗僧齐己,到湖湘经世派第一人陶澍,从现代文化名人“三周一叶”的周扬、周立波、周谷城和叶紫,到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莫应丰,益阳备受文化浸润。
22、辽宁省大连庄河市
2024年9月26日被授予中国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当选理由:从渔火点点的海岸到炊烟袅袅的山村,从耄耋老人的口耳相传,到年轻作家的键盘流转,庄河用千年文脉书写着山海之间的精神史诗。
代表作家:鲁迅文学奖得主孙惠芬,代表作有《歇马山庄的个女人》;“海岛女作家”张海燕,代表作《人鹭情缘》等。
23、湖北黄冈市英山县
2024年10月16日被授予中国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当选理由:江淮文化、吴楚文化在此交汇,自古崇文重教、历代英才辈出,刑祖皋陶、殷相傅说、淮南王英布等在这里发光发热,现当代从这里先后走出5位省级文联主席,两位茅盾文学奖得主。
代表作家:2005年、2011年,熊召政的《张居正》和刘醒龙的《天行者》,相继斩获第六届、第八届茅盾文学奖,“两位茅奖得主同一故乡”成为闪耀荆楚的文学名片。
24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胡杨河市
2025年6月24日被授予中国“文学之乡”称号
当选理由:胡杨河市素有“戈壁母亲”故乡、军垦文化新城的美誉,胡杨河市的文化底色,是军垦人用青春与汗水绘就的,这座城市的文化,如同胡杨树的根系,既深扎历史土壤,又不断萌发新芽。
代表人物:沈凯、陆天明、韩天航、韩子勇等,他们的作品《古玛河春晓》《戈壁母亲》《热血兵团》等颇有名气。另外盈珑操盘,这里还建有刘亮程、李娟、丰收等文学名家工作室。
发布于:河南省富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